現代社會需求「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加速重建條例」容積獎勵提升房價,改善居住環境及建築安全,高齡化打造打造樂齡住宅。
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加速重建條例
為因應潛在災害風險,加速都市計畫範圍內危險及老舊瀕危建築物之重建,改善居住環境,提升建築安全與國民生活品質,特制定本條例。
因為擔憂家中老人對於如此重要的說明會有聽沒有懂,今日「臺北市政府大安成品危老工作站-立捷危老建築團隊」說明會就由我這知性少女代勞當聽眾回家翻譯。
依「危老條例」申請重建,享有「建築容積獎勵」「放寬高度及建蔽物」及 「稅賦減免」等三項獎勵
1.建築容積獎勵
*最高可達建築基地1.3倍之基準容積 或 1.15倍支原建築容積
*三年內提出申請(2020年5/9日前),再給予基準容積10%獎勵
*若合併臨接建築基地或土地重建時,鄰接基地或土地之容積獎勵計算限定1000 m2 之內。
2.放寬建蔽率及高度限制
*授權由地方主管機關另訂標準酌予放寬
*建蔽率之放寬以住宅區之基地為限,且不得超過原建蔽率
3.稅賦優惠
*危老條例施行後 五年內 (2020年5月9日前)申請重建者,享有下列減免:
*重建期間,免徵地價稅
*重建後 地價稅及房屋稅減半徵收2年
*重建後 未轉移 所有權者,房屋稅減半徵收,期間延長10年。(合計最常12年)
意外的臺北市政府大安成品危老工作站-立捷危老建築團隊說明會很多年輕人參予,由此可見大夥對於環境變好都抱持著期待。
上面講解太專業,看得頭昏腦脹嗎?
那就簡單地聽我先說說對於「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加速重建條例」的看法,順便跟大家分享我的細節想法及原因。
聽完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加速重建,我認為從提升房價作用「建築容積獎勵」,亦或者台灣社會現在 「地震頻繁」& 「高齡社會問題」無倫思考方向是更新安全及提升房價作用考量皆為雙贏,綠環境更是未來趨勢,若為更好的將來著想加速危險及老舊建築物的重建勢在必行。
另外甚至透過這個方案先做個 (結構安全性能評估) 為自己的房子初步檢測是否安全。(結合住戶搭配臺北市政府大安成品危老工作站-立捷危老建築團隊幫忙,送至政府檢驗過程皆無需付費。)相信有些人念舊不願改變,但為了家人安全及居住品質不彷先做個檢測就當定期房屋的健康檢查 (別急著因反對而反對,因麻煩而抗拒),檢測後研究討論,你也會發現這其實蠻必須的。
島谷自己出發點首要最在意 安全考量 及 家中老人生活品質 著想。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提供的數據資料顯示,台灣早在1993年進入「高齡化社會」,且在2018年3月底進入「高齡社會」,並預估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反映台灣人口老化速度非常快速,需要特別留意人口老化快速可能導致的社會問題。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高齡化社會,對於無障礙居住環境的需求增加 : 打造樂齡住宅
停車場 (台灣多數老舊公寓沒有停車場,下班累癱還要回家找車位。)
規劃無障礙空間,可改善居住品質,符合高齡者居住需求
新建築增設電梯 (家中老舊公寓,隨著父母年長,爬樓梯4-5層樓是否安全 ? 跌到閃到腰怎麼辦 ? )
「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加速重建條例」 藉以因應台灣人口老化衍生的相關問題。
臺灣史上因單一建築物倒塌而造成傷亡最慘重的災難事件。根據調查結果,維冠大樓不僅設計有問題,施工中也偷工減料,被專家稱作「建築界最負面的教材」地震工程界有句諺語:「地震不殺人,但不合格的建築殺人。」
歷史前車之鑑,自家老舊建築是否真正安全合格 ? 諸多危險及老舊建築物的耐震能力不足。地震後的最引人關注的是一個詞是「防災型都更」。但是....因為都是更新重建程序較為複雜,申請資格面積限制多 (但台灣小型危險老舊建築實在太多太多,經不起屢次頻繁的地震傷害。)
因此政府積極推廣「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加速重建條例」產生,希望快速解決危老建築更新房子提出「容積獎勵」
程序簡化快速,經土地及合法建築物所有權人同意,申請獎勵後即可開始重建,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優先處理
(讓面積不足以都市更新方式的也能進行重建,解決危險及老舊建築物的問題。)
「容積獎勵」有提高房價之作用。(住戶們同意,臺北市政府大安成品危老工作站-立捷危老建築團隊會幫助住戶向政府申請補助。)
為什麼說提升房價作用 ? 舉例說「容積獎勵」40% 如果我的房子本來有50坪,經過「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加速重建條例」申請補助後重建後的房子可擁有70坪。
不僅如此更擁有「稅賦優惠」危老條例施行後 五年內 (2020年5月9日前)申請重建者,享有下列減免:
重建期間,免徵地價稅
重建後 地價稅及房屋稅減半徵收2年
重建後 未轉移 所有權者,房屋稅減半徵收,期間延長10年。(合計最常12年)
聽完「臺北市政府大安成品危老工作站-立捷危老建築團隊」危老條例詳細說明,我的總結論 : 覺得非常符合台灣社會的需求,地震頻繁自家老舊建築安全堪憂,父母邁入高齡老是高樓層爬樓梯實在不放心。
以安居樂業為出發點,因政府推廣而有獎勵的期間,快速更新住宅還可提升房價何樂不為。建商更會以綠建築為主標,這對於下一輩更是提供無憂的環境非常理想。
綠建築九大指標
一、 生物多氧化指標-生物系、物種、基因多樣性
二、 綠化指標-原生物種、屋頂綠化、立體綠化
三、 基地保水指標-土地涵養水分、生態水循環
四、 日常節能指標-外殼節能、空調節能、照明節能
五、 二氧化碳減量指標-建築輕量化、再生建材、耐久化
六、 廢棄物減量指標-減少施工廢棄物、促進資源回收
七、 室內環境指標-通風換氣、隔音、採光
八、 水資源指標-節水器具、雨水利用
九、 汙水垃圾指標-管制建築物汙水垃圾量
相關更詳細諮詢,可掃「臺北市政府大安成品危老工作站-立捷危老建築團隊」 QR CODE